欢迎关注广州科技金融创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广州基金

【特约评论】陈俊宇:2012或是中小PE/VC生死门

发布时间:2011-10-11
如果说诞生创业板的2009年是中国PE转折之年,那么2010年就是PE行业飞跃式发展的标志性年份, 那么2011年就更成了中国PE爆棚扎堆的年份,那么2012年呢?。是世界的末日,还是一部分中小PE/VC的末日?

“全民PE”最后的疯狂

  如果说诞生创业板的2009年是中国PE转折之年,那么2010年就是PE行业飞跃式发展的标志性年份, 那么2011年就更成了中国PE爆棚扎堆的年份,那么2012年呢?。是世界的末日,还是一部分中小PE/VC的末日?

  根据投资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2010年前三季度,新成立的可投资中国市场的PE基金数量达到50只,而2009年全年也仅有30只;新增资金规模达到212.85亿美元,同比增加274%,比2009年全年总高出144%。据目前的情况推测,2011年的相关数据将会有更加惊人的增长。

  资本逐利的本性充斥于市场,中国PE/VC行业从几十家迅速增加到约2000家。流动性过剩造成的LP市场不断聚集着大量的闲散资金,“全民PE”这样的词汇也充分说明了中国PE/VC行业当下混乱和无序的现状。很多机构披着PE/VC的虚伪光环招摇过市,张口闭口几十亿的资金规模,超强的政府人脉关系,却连一个基本的专业团队都不愿意花费心思去建设,甚至有的机构老板给投资经理开出的月薪不到5000元(比较接近靠体力吃饭的保安行业平均月薪),可想而知其专业团队建设水平能有多高。诚然这个行业头顶的光环令人眩目,但其进入的壁垒也可以非常之低。难道有钱就有能做PE吗?

  坦白地讲,目前很多中小PE/VC机构所从事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私募股权投资或风险投资,都是些伪PE/VC。他们大多数都只是在做集合理财,丝毫不能体现投资的专业性和系统性。通俗地讲就是,你(LP)把钱给我,我以加价的方式帮你找项目。中国近期准备上市的项目(Pre-IPO )其实差不多已被掏空了,所以目前中国的PE/VC只是表面风光。目前大部分PE/VC,尤其是中小规模,都在很辛苦地抢项目。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中国的PE市场正处于野蛮生长阶段。在美国或欧洲做PE/VC,必须要有一定社会口碑和高度,以及实业经验和专业经验还有诚信记录。然而在中国,诚信不值钱,所以只要拿到项目赚到钱就可以。据说现在中国连20岁出头的富二代以及大大小小的私企国企都在做PE/VC,而且新加入名单的机构每天都在不断地增加。

  2011年,中国的PE/VC行业正在上演“最后的疯狂”。

  投资气候恶化 行业洗牌在即

  近期爆发的美国债务危机和欧洲的债务危机正在进一步释放破坏力。2011年的全球资本市场似乎发生了更微妙的变化,但这种变化的具体结果我们也许很快就能够看到。现在有些人开始相信周期经济学大师马丁-阿姆斯特朗的著名“水晶线”预测:2011年的全球经济可能会全面探底,并且会进入一段经济低迷期。

  虽然目前流动性过剩导致国内的投资资金非常充裕,但是由于国内实体经济正趋向疲软,很多实业家正在放弃实业转向房地产和金融投资。市场上的优质项目正越来越稀缺,“基金多、项目少”的现象仍然会比较严重。同时全球股市也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低潮,无论是美股、港股还是A股全部处于“低估值”的悲观状态。企业上市融资的退出通道正在不断萎缩。

  数据和事实告诉我们:2011年国内PE/VC正在走下坡路。根据ChinaVenture投中集团旗下数据库产品CV Source统计,2011年上半年,167家中国企业在国内A股上市,其中63家上市 首日即告破发,占比37.7%。在发行市盈率下调及投资成本增长的双重压力下,VC/PE投资的账面回报率也逐渐走低,根据ChinaVenture投中集团统计,2011年第二季度中国境内平均账面退出回报率仅为7.34倍,远低于2009及2010年回报水平。

  全国将近2000家PE/VC机构合伙人们面对这样的投资气候,不知道他们内心作何感想?但有一个观点大家内心都会很默契:行业洗牌重构的时刻已经到来了。当然行业内那些早已品牌卓越和规模成熟的大型PE/VC机构或许可以轻松挺过这次洗牌,但是绝大多数的中小PE/VC机构可却没有那么容易过了。在如此关键的历史时刻,这些不断自我膨胀的中小PE/VC机构又将何去何从?生存还是毁灭?

  生死突围 路在何方

  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院长陈工孟曾经这样描述未来的行业趋势:“在未来十年内,行业内必然面临着一场大的洗牌,PE投资机构数量将大幅减少。仅仅提供资金的PE将被淘汰,而有能力扶持早期企业并帮助其做大做强的机构将脱颖而出。”中国PE界的顶级大佬,厚朴投资董事长方风雷也表示,在国内现存的PE机构当中,真正有影响力的PE机构可能只有15家,大多数PE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实际上,国外PE/VC行业也曾经过洗牌,尤其是美国曾经历过几次经济危机的过程中,也有大量的中小型PE/VC因为自身各种等因素销声匿迹。针对中国目前PE/VC行业的现状,比较夸张的说法是目前将会有80%的PE/VC会消失,因为相比国外的同行们而言,中国的PE/VC在经营能力比较弱、本身又没有很强的国际专业背景,绝对会面临被洗牌的困境。

  不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行业内第一梯队将会脱颖而出,市场资源将逐渐向其聚集。剩下的中小PE/VC将面临如何选择正确生存道路的严峻考验。如果不选择变革,就只能选择等待死亡。然而生死突围之路谈何容易?

突围三宝:差异化、品牌化、团队专业化

  每个机构都有自己独特的基因,同时也有自己独特的命门,选择如何突围自然因人而异。笔者见解浅薄,仅在此抛砖三块,共勉同仁。

  差异化

  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比较成功的中小PE/VC并非一定是规模很大、资金很多、团队很庞大的投资机构,而是那些对身的资源和能力有非常清醒认知的机构,同时还需要有较精准的差异化战略定位。投资机构差异化战略的内容涵盖广泛,例如LP资源差异化,风险控制体系差异化,投资对象差异化,投后服务差异化等等。但最主要的还是技术和渠道两大类。第一类:投资技术差异化。有的基金定位专长做清洁技术,比如青云创投。有的基金定位专长做互联网,比如经纬创投。有的基金则定位专长做重组,比如弘毅投资。据了解在欧美成熟的市场,PE基金中超过50%的都是并购基金,专注于企业之间的收购和整合。而国内市场80%的PE基金都集中在Pre-IPO项目的争抢阶段,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目前除了弘毅资本以外,国内还没有几家基金关注并购能力的建设,并购基金是未来差异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第二类:市场渠道差异化。有的基金利用强大的LP关系网络建立了以LP项目渠道为核心的渠道战略;有的基金利用其地缘优势关系建立了区域关系为核心的渠道战略。

  品牌化

  PE/VC也是一种产品或服务,也具有传统产品的品牌属性。PE/VC行业并不是一个可以“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行业。因此,中小PE/VC也应重视自身的品牌建设(包括公共关系管理)。虽然不能像大牌机构那样大量参与各种行业排名和论坛活动,但是也应该充分树立与媒体、企业、公众等对象沟通互动的意识,投资机构的品牌生命正是通过这样点点滴滴的积累形成。“你没有必要让所有人都认识你,但你有必要努力让所有认识你的人都认可你。”因此,中小PE/VC的品牌应建立在自身擅长的领域或拥有的独特资源基础上,充分增强公众对你在某一领域的特殊认知。能做到这一点,基本上一个中小PE/VC的品牌建设就算成功了。不追求资金规模,不追求人海战术,不追求广泛撒网,只要做好一点一面,做精做强,同样可以树立令人尊敬的品牌地位。

  团队专业化

  PE/VC行业的竞争实际上核心是人才的竞争,围绕着这个核心之外才是社会关系资源、专业技术、成功经验积累等等,然而这些均来自于人才本身。因此一个品牌PE/VC的建设核心应立足与对员工的重视和关怀。但很多数中小PE/VC的合伙人们非常轻视这个观点,他们更钟情于低成本运作的业余团队,认为只要靠几个合伙人自己拥有较好的项目资源和资金来源基本上就足够成就事业,并不重视对团队的建设和激励。而实际上在大浪淘沙的过程中,首先死掉的一批肯定就是类似这样的机构。团队的专业化,不仅是引入人才需要更加专业化,还需要让配套的后台研究体系、职业发展体系和薪酬激励体系更加专业化。

  共勉:谦卑并勇敢地前行

  行业洗牌的巨浪迎面袭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的傲慢和无知。PE/VC行业要健康发展需要的是拥有智慧与信仰的伟大头脑,不仅能够勇敢地看到前方的惊涛骇浪,同时还能清醒正视自身内在的缺陷。是做一家“杀鸡取卵”的私人作坊,还是做一家“基业常青”的百年老店?这个问题的选择是靠执行力而并非空洞的口号。

  中国的PE/VC之路才刚刚开始,而中小PE/VC又是这个行业中的主力军(正如中小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没有人愿意看到刚上路就无谓地牺牲掉一大批本可以更卓越的投资机构。只有坚持正确的智慧与信仰,那些优秀的中小PE/VC才有生存机会,从而才会形成一个健康稳健、良性发展的PE/VC行业,从而才会促进中国实体经济的可持续繁荣和富强。


移动端浏览官网
您是第加载中...位访问者
粤ICP备2020105122号 广州科技金融创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版权所有Powered By Vancheer